当前位置:新闻首页 > 双创服务 > 浏览文章

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孵化器战略引擎“轰鸣”

2020-11-17

    (原标题: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孵化器战略引擎“轰鸣” 文:胡琦旸、陶玲燕、章婕妤)

    创新创业的浪潮改变着每一个人的生活。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众所周知,这句话常常挂在创业者们嘴边。经历了20余年的风霜岁月,创新创业的“活力因子”早已在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涌动。

    当前,余杭经开区服务于创新驱动,以产业链和创新链“双链协同”为抓手,高标准实施“大孵化器”战略,打造”余小创“云创新服务品牌,释放“双创”澎湃动能,持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如今,一个具有活力的“双创”产业高地在余杭经开区拔地而起,让更多创业者的梦想“开花结果”。

    1、助力环境再优化 演绎“造梦之城”

    开启“大孵化器”战略,是开发区为“双创”加码升级的关键。

    作为推动创新创业支撑的平台,创新空间更是撬动“双创”发展的一把“金钥匙”。

    近日,在一期“相亲会”上,十余家创新空间产权方与园区运营商面对面进行相互了解,现场挑选出心中最心仪的“另一半”。经过开发区“牵线搭桥”,航启与万事利园区“一见钟情”——万事利园区迫切需要一支专业化的运营团队,航启则在产业的更新提升、园区运营、企业服务等方面具有完善体系和成功案例,双方一拍即合。

    据航启开发区片区总经理王强介绍,在此模式下,运营商将进一步弥补空间产权方在运营方面的“短板”,而运营方也能通过管理改善园区产业结构及企业经济实力,实现产权方、运营方、开发区的三方“丰收”。

    开发区此次创新之举,为园区和运营商架起了一座全新的桥梁。通过“运营商”和“业主企业”的“空间相亲会”举办,为双方搭建起一个互通有无的平台,引导园区建设向更多数量、更大规模、更高层次、更强绩效、更专业化方向发展。

    存量空间被全面打开,“隐藏”的动能得到全面释放。目前,开发区已引进因诺智创谷、绿城产服、东部中心、航启等4家专业化运营商,有效盘活企业23万平方米存量厂房;余高创、生物医药孵化器两大国有园区实现“零运营费”的运营模式。

    创新创业的成功需要个人努力,更离不开制度环境。今年以来,余杭经开区围绕“大孵化器”战略,以打造“全域创新主力军”为引领,编制了《开发区大孵化器产业规划》和《大孵化器战略三年行动计划》,从支持孵化载体多元发展、构建开放共享孵化生态等方面,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激发创业创新强大动力。

    在“大孵化器”战略带动下,开发区的羽翼日渐丰厚:截至目前,余杭经开区累计拥有园区40个,已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数207家;2020年度新增创新空间61.5万平方米,排名全区第一,累计拥有创新空间超240万平方米;IN PARK产业园已成功认定为省级孵化器……亮眼数据的背后,正是政策、人才、环境全面优化的“双创”体系。

    眼下,余杭经开区以全域为谋,通过孵化器的布局,为创业者打造一座“造梦之城”——

    东部以茧·SPACE、浙江省生物医药孵化器为核心的东部区块,已落地浙大基础医学创新研究院、卫健委成果转化平台、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等重大平台,建成、在建空间超百万平方米;

    西部以IN PARK园区为核心的西部区块,诺贝尔、万贝园区正在抓紧改造,已落地浙大高端装备研究院等平台,空间超百万平方米;

    中部以即将通车的地铁沿线,作为全新业态的创新空间,未来将探索建设众创空间、以研发办公、销售流通为主要定位的总部型园区。

    一个个孵化器汇成了创新创业的磅礴力量,构筑了千万个创业者的梦想,从而不断丰富开发区“双创”向更高水平发展的内涵。

    2、贴心服务再升级 “余小创”为企业送上“定心丸”

    从余杭经开区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来看,2018年认定39家,去年67家,今年超100家,已连续两年保持50%以上的增幅。

    疫情影响下,实现这一组数据背后有何“奥秘”?余杭经开区给出了回答——是服务。

    面对创业者不断涌现的各种需求,余杭经开区优质服务如同是一颗“定心丸”,让企业在“双创”这条道路上行稳致远。

    今年年初,余杭经开区打造了“余小创”云创新服务平台,以“线上智慧云、线下充电站”为基本架构,为科技企业和创业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让“人人都是‘余小创’,人人都是服务者”的口号响彻开发区。

    “线上智慧云”主要提供园区导航、研发赋能、创新活动、政策云培训、第三方服务、我是追梦人等六大模块和VR看空间、专家指导、仪器共享等十大功能服务,当好企业发展的“护航者”。

    医疗诊断高科技企业德适生物是“余小创”平台的受益者之一。今年7月,德适生物需要进行一项冻干燥实验,但欠缺相关设备。在“余小创”平台的帮助下,短短五个工作日内,就完成了平台注册、仪器对接、预约确认等流程,最终顺利完成了实验。

    近4年时间,德适生物从一颗“幼苗”长成“参天大树”:获得20多项专利,近10个产品注册证,完成A轮融资并在浙江省新四板挂牌。德适生物的快速发展,也折射出开发区作为“店小二”的良好服务理念。

    除了线上功能,“余小创”还分别在茧·SPACE园区与IN PARK园区两个线下服务点,为辖区生物医药与高端装备两大主导产业提供住房保障、人才落户、子女就学、科研站点、企业注册等服务,方便园区企业、就近咨询受理。

    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截至目前,“余小创”已累计为企业提供服务两百余次,组织创业创新活动三十余场,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经营中的难题。

    暖心服务如同播撒阳光的种子一般,与“双创”发展结伴而行。

    在“余小创”平台的带动下,余杭经开区不断提升服务质效,全面开展“创新资源排摸”,通过对102个园区、10748家企业的排摸,从国高、研发机构、人才梯队等创新维度,确定“创星计划”培育企业100家,明确创新孵化重点企业,制定针对性孵化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余杭经开区还推出“首席创新官”,作为开发区创新发展的“超级大脑”,为“双创”发展注入一剂强心针。目前已累计开展科技创新、知识产权、高企培育、研发立项等主题培训沙龙30余场,培训人数超1万余人次。

    除此以外,浙江大学(余杭)基础医学创新研究院、中国(浙江)卫生健康科技研发与转化平台等一大批优质平台的落地,更为中小企业研发创新能力、产品落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提供全方位赋能服务,让“大孵化器战略”提速提质更提效。

    一项项“心贴心”的服务、实打实的举措,让开发区创新创业的土壤更加肥沃。

    3、厚植发展沃土 打造最优人才生态

    创业的脚步永不止步。对于创业者来说,除了服务、平台,人才也是关键因素。

    眼下,余杭经开区着力整合各类资源优势,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培育,着力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

    今年8月,余杭经开区打出了一张“王牌”——杭州未来智造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正式揭牌,通过发挥在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主导产业的优势,推动人才优势与产业深度融合。

    该中心是浙江省今年全力打造的新型高能级人才科创平台,也是全省14家省级试点单位之一,主要依托与浙江大学机械学院合作共建“浙江大学高端装备研究院”,以及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共建“服务型制造研究院”,重点聚焦智能工业机器人、智能诊疗设备两大细分领域,为开发区创新驱动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我们将诺贝尔、万贝、IN PARK、华鼎工业园、机器人产业园等50万平方米空间,作为工程师协同创新的重要载体,通过培育工程师人才、孵化工程师项目、转化工程师成果,打造‘中心+研究院+产业园区’工程师协同创新的全周期链条,形成一条产研合作的新路径。”开发区负责人介绍。

    在“双创”浪潮涌起的时代,余杭经开区还花心思做好人才服务这篇文章。

    前不久,开发区“人才赋能中心”进入试运营。中心的启用,标志着人才全生命周期一件事的落地,将为辖区生物医药和高端装备两大产业提供专窗、专员、专网等“三专”服务。具体来说,人才认定、生活服务、创业服务、就业服务等186个事项,即可实现一站式办理。

    余杭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人才赋能中心”还将根据辖区产业特点,构建高素质工程师队伍引培体系,助力杭州未来智造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解决人才工作、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余杭经开区的高质量发展,也离不开这些创业者的辛勤打拼,他们的反哺正是激荡出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截至目前,拥有全省首个智能制造示范基地,298家规模工业企业,19家院士及博士后工作站,各类工程师约6000名,而以老板电器、春风动力等为代表的行业龙头企业已立项争创“未来工厂”。

    如今,一个个创业孵化基地拔地而起、一群群勇于创新的创业者络绎不绝、一批批独树一帜的创新产品横空出世……余杭经开区俨然成为一片“双创”热土。

    正是创新与创业的有机融合,开发区这幅“双创”的宏伟蓝图就此徐徐铺开。

来源:杭州日报 责编: 

关键字 : 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孵化器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纠错】,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发布
热门文章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