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良好的经济体制环境
2005-10-2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经济增长速度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由1980年的4518亿元增长到2002年的102398亿元,跃居世界第六位,产品生产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根本性的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但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虽然在过去2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教育等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要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应对日趋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如何才能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呢?经济发展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但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经济体制改革。正是因为对旧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才改变了我国经济发展长期迟缓的局面,启动了20多年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在此期间,经济体制每一次理性的大变革,都带来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新飞跃。我国各个地区和产业的发展,也充分显示了体制改革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因为发展快的地区和产业都是经济体制改革进行得较早、较坚决的地区和产业;相反,发展较慢和在地区之间、产业之间的竞争中趋于落后的地区和产业,正是那些经济体制改革进行得晚、进行得不坚决、进展缓慢的地区和产业。我国20多年来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只有彻底地根除阻碍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坚持不懈地建设新的经济体制,才能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了20多年的巨大发展,但是经济体制改革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事。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对经济体制提出新的要求,从而要求经济体制进一步改革,以不断为社会生产力开辟新的发展空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行了将近1/4世纪,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应该承认,无论所有制体制、产权体制、企业体制、流通体制、投资体制、金融体制还是分配体制等,都还存在着大量的阻碍经济发展的因素。这些体制性的障碍,制约着物质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本积累的增长,压缩了经济发展的空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化程度以及经济自组织、自发展能力的提高,随着我国对外经济联系广度和深度的迅速提高,现行经济体制中不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部分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现行的经济管制体制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因此,革除现行经济体制中阻碍经济发展的部分,构建新的能够激发经济发展活力的体制,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关键条件。正如十六大报告所指出的:“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改革要“注重制度建设和创新”。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对包括所有制体制、产权体制、企业体制、流通体制、投资体制、金融体制、公共物品供应和管理体制、竞争体制、收入分配体制、就业体制、社会保障体制、经济管制体制、宏观经济调控体制、对外经济体制等方方面面进行改革,才能建立起适应和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的经济体制,即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应该是自由竞争、公平竞争,经济主体享有经济自由、能够获得财产保障,政府有效地履行其在市场经济中应该履行的经济职能的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快慢关键取决于政府,因为改革本身是由政府主导的,政府是体制的供给主体,而且只有在政府放权和转变职能的条件下,经济体制的改革才可能顺利进行。因此,政府必须具有坚定的改革理念、决心与行动,始终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总结我国20多年来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一方面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循序渐进”的原则;另一方面要使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和新的经济体制的建设稳固地建立在民主与法制的基础上,能够得到政治体制改革和建设的配合、支撑与保障,从而使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建设既能获得更可靠的制度保障和更具有理性,又能获得广大人民群众更有力的支持。发展是硬道理,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建设必须最大限度地符合经济发展的要求,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体制环境。
来源:楼宇党建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