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首页 > 红色活动 > 浏览文章

正确把握执政能力建设的内涵和要求

2005-10-28
  所谓执政能力,是指执政党在领导、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领。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因此,党的执政能力,从总体上说是指党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本领。执政能力建设是一种综合要求。正确把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内涵,必须抓住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本质,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不断提高“五种能力”的要求,从理论上进一步认识以下问题:

  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党的执政能力是对整个党而言的。由于党内存在着不同的职能分工,决策和执行的权力主要由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行使,这些组织和人员是执政活动的直接主体。这就决定了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必然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既包括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班子的集体能力建设,也包括领导者的个体能力建设,还包括提高广大党员的素质。一方面,各级领导干部个体能力的提高,构成了党的整体执政能力的基础。因为任何组织活力的产生和创造,一个基本前提是其成员活力的发挥。因此,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能力训练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党作为一个整体,它的执政能力并非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能力的简单相加。提高整体的执政能力,首先体现在党要正确分析形势和社会主要矛盾,制定并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此外,党的整体能力的发挥是建立在个体能力充分发挥以及各个个体之间的有机互动上的。这就需要探索人才配置的科学规律,研究个体能力的差异以及相互之间在能力特长、知识水平、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以实现优化配置和组合。

  党的执政能力与依法执政。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因此,党在执政活动中,必须善于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坚持依法执政。依法执政既是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又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原则。依法执政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来说尤为重要。工人阶级政党从革命到执政,领导建设和改革,是角色的重大转变。党成为公共权力的执掌者后,党的活动应纳入国家法制的轨道,党的执政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要在法制的轨道上进行。历史的经验教训表明,坚持依法执政,既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认同,又有利于提高执政的科学性、有效性,是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代表和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保证,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依法执政,要求执政党必须提高运用宪法和法律规范行使权力的能力,善于把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经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机关的领导人员,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人都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党的执政能力与领导体制和机制。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是执政能力本身,但整个党的执政能力如何和执政功能的实现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体制、机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因此,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但要着眼于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更要着眼于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体制不顺、科学性不高,会直接制约党的执政能力。例如,干部人事制度的弊端会直接影响优秀人才的选拔,进而影响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提高。而且,体制和机制的不科学、不合理会在实践中阻碍党内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执政效率,引发执政活动中不必要的扯皮和摩擦,从而加大执政成本。这就要求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改革结合起来。科学的领导和执政体制主要在于合理划分执政党各级组织的职能,明确工作分工和程序,使党的各级组织和人力资源的要素实现有效配置,使得执政活动运行有序,从而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领导体制和机制的完善,不仅要在党内实现职能科学化,而且要进一步规范党的组织与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人民团体的职能划分,从而提高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

来源:楼宇党建 责编: 

关键字 :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纠错】,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发布
热门文章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