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首页 > 红色传承 > 浏览文章

关于君子之道

2011-05-23

    主讲

    邓新文 杭州师范大学教授

    中心思想

    孔子教人爱之以礼。今天我们讲中国的君子之道,不讲礼是没法真正达到孔孟之道。我们要特别强调跟西方文化的不同,就在于我们中国的礼义精神。

    君子三畏是理性本然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
    今日的中国,有个问题最严重——老子天下第一,什么也不怕。我们小时候的教育,是对父母、对爷爷奶奶绝对有一种尊敬,有一种敬畏之心。今天的小孩以知识来论人的地位,如果他觉得自己的知识比父母还要多,就根本不把父母放在眼里。
    今天人用西方科学的头脑来否定中国文化里这种天命的观念是有误解的。误解在哪里呢?我们对天、对命,把它看成了一个迷信的观念。其实不是的。举简单一个说法,我们人的肉体,是地球上物质组合出来的一个生命。但是恻隐之心、羞侮之心、是非之心、礼让慈让之心,并不是从物质里面生出来的,它另外有来源,就是天命,是天赋予人的。所以中国人把它形而上的本体来源称作为天命,这也就是人性。
    当尼采提出上帝死了后,西方文化面临着危机。中国人不信天以后,中国文化也慢慢地开始所谓相信理性。实际上在本质上也是一回事,只不过对我们理性最深层的形而上本体的一个命名。我们要敬畏大人,精确意义上讲当然是指诚德的君子,在伦理上一切取得上位的人都会称为大人。父母对于孩子来讲是大人,领导对群众来讲是大人,所以这个敬畏应该是天性。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上下有序、朋友有信。这五教是古代契做司徒的时候教育人民的。不是契发明这个东西强安在中华民族的头上,而是他顺从天理。比方说你现在走到一位校长身边,当人家跟你介绍说这个人是你们的校长,你听说后心中自然会产生对校长的敬畏之心,马上肯定产生一种不是对普通同事才会有的感情。这正如《大学》里面说的,如好好色,如恶恶臭。这是自然感情,不加人的思考在里边,就叫天理流行。梁漱溟所说的直觉正是此义。
    就是这么自然流行之理,知识分子往往学了很多妄念,会从中不顺这个感情。情已经起了,他反过来还要说,我凭什么要尊重他。算来算去,他自然感觉扭曲不顺畅。这个是我们打开国门以后,把西方民主自由这样一个理论不加深思地胡乱抄袭后,导致出来的心灵与头脑之间的矛盾。
    再说畏圣人之言。圣人之言不同于我们知识分子之言,不同于思想家之言。我们一般人容易把圣人理解为普通知识分子里边年纪大的,这个理解跟中国文化的理解是有出入的。中国文化有两个阶段。在先秦以前曾经认为,圣人是不可学不可至的。你达不到圣人,怎么学也学不了。魏晋时期受佛学人人可以成佛的影响,认为圣人可以至,但不可学。实际上圣人在中国文化里边是一个非常神圣的概念,绝不是普通知识分子中比较优秀的而已。
    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我们首先得有敬畏之心。如果没有这个敬畏,你就是狂妄。《弟子规》里面说,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今天人很容易许诺,很容易发誓,青年男女一见面稍微有点好感就发誓,改天在公交车上碰到一个更好的马上发短信说分手,就那么轻浮的人生,哪里配用“誓”字呢?
    我觉得这三种敬畏,我们今天从小从孝悌里边就要培养。今天的人类敬畏心非常欠缺,所以我们学《论语》 应该自觉地首先在家里边孝顺父母,从而来培养这种敬畏心。人性本善,我们是被一些习气裹挟着随便说话,随便看问题。只要我们有耐心启发人的良知,自然会有君子这三畏的,是我们的理性本然。

    关于君子之道

    我们今天学道,学的就是路,我们要通过这条路来成为君子,或者说学习君子。
    这里边做人在中国文化里是第一重要的。所以辜鸿铭先生有个说法,他说如果说中国人有什么想要向西方人学习的话,那绝对不是学做人。中国人对做人的这样一个学问,有五千年的,了解得博大而精深。如果中国人上西方去学点科学技术,那确是学人家之长;如果说学做人也向西方人学习,那你就是数典忘祖。
    比方说我们天赋自由的观念,肯定会遭到很多人抨击。我对这个问题是有深入思考的。我认为天赋自由的观念是我们翻译错了、理解错了。自由不是权利,是境界。孔子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他到了七十才真正达到自由的境界,而我们今天出生就要自由,向家长要自由,向学校要自由,向社会要自由。这个要法是把自由这样一个道德境界理解为权利,这是一个错误。
    第二个,权利的争取是要向外争取,要靠斗争。自由女神造像就是擎着火炬、戴着脚镣 冲锋陷阵,是战斗的姿态,体现了美国所吸收的西方的这样的自由理念,是权利要通过战斗才能换取的。而中国的自由概念是一个人生的境界,它是要道德修养后才能达到的一种成果。不是你可以向别人要的。
    一个“仁”字,可以看为两个字:仁、义;可以看为四个字:仁、义、礼、智;可以看为五个字:仁、义、礼、智、信;可以看为八个: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乃至看为万德, 所有的美德。我们在生物学有叫桃仁、杏仁。为什么叫做仁?这个种子将来有开出整个一棵树的果实,同样也是这种意思。同样,人的本质就是仁,人的无限可能性都是从这个仁生发出来的。所以对于“仁”的说法可以种种不一,而孔子答弟子问“仁”各不相同。《论语》里宰我问孔子三年之丧,服丧服三年是不是太久了。孔子就说,那你安不安呢?如果服一年你安的话可以这样做。孔子没有说你怎么大不孝啊,为什么不守这个礼制啊,没有用明教来压抑宰我,而是诉至于宰我的良知自觉,他安和不安。
    有个学生向我反省,他说对照孔子讲的《论语》,发现自己简直不是个人。我当时就问他,那发现你不是人的那个你是谁呢?从这个里边去参,那个人就是你的本来,就是你的“仁”。所以一切恶人,你要仔细跟人进行探讨,都会发现恶人其实本性也是善的。
    社会能够改善,要的是君子之道,切忌把它变成明教压迫人,它是一种理性的自觉,靠君子的示范。它不是靠用制度、用法律去要求别人,而是靠君子自在的非常完满的一种生活情态去感化天下,来孝奉君子之道。所以君风也,民草也。君子之得风,小人之得草,是一种中国文化的传播方式,是感化的方式,不是说教的方式,更不是指令的方式。
    孔子有一章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我认为这一章的解释应该是,知是不能够用驱使的方法完成的。这个使字很值得我们去研究。孔子说,民的行动你可以去驱使,但是他的知你不能驱使。孩子这道数学题做不出来,你怎么打他骂他也是算不出来的。知是另外的方法,用精神感召他才能知,所以不可使知之。

来源:楼宇党建 责编: 

关键字 :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纠错】,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发布
热门文章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