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首页 > 服务经济 > 浏览文章

持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2021-10-26
      (原标题:持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张祝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明确提出“四个杭州”的定位和“四个世界一流”的要求,即:“杭州不应当仅仅是浙江的杭州、中国的杭州,也应当是亚洲的杭州、世界的杭州”“世界一流的标准,世界一流的业绩,世界一流的胸襟和气魄,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表明了总书记对杭州发展的深切关心、殷殷期望,也为新时代美丽杭州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增加了前进动力。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空间载体,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见证。截至2020年,杭州市常住人口达到1193.6万人,占全省的比重为18.49%,杭州常住人口城市化率也已接近80%,接近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近十年来,杭州人才净流入和人口净流入均居于全国城市前列,目前,杭州主城区超过九成社区有外国人常住,涉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代表着传统观念中的“浙江的杭州”正在转变为“中国的杭州”“世界的杭州”。
      城市越大,矛盾越突出。随着杭州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日趋增多,加强和改善城市管理的需求日益迫切。以一流标准建设一流城市,必须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以一流状态做好一切工作,创造一流业绩;必须遵循高水平城市治理现代化总体要求,在城市治理法治化、精细化、社会化、智慧化和标准化方面持续发力,不断丰富“人民城市人民管”的实践,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商共建共享的治理格局,以一流城市该有的胸襟和气魄,学先进、找差距、补短板、促发展。
      大城市要有大格局,大城市更需要有微治理。一段盲道、一个路标、一盏路灯、一个垃圾桶等,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其实都是关涉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城市越发展,越要下足“绣花”功夫;只有精细治理城市,才能发现和解决已出现或潜在的“城市病”。可以说,为使城市更美好、更宜居,使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更高、获得感更强,必须对标“四个一流”要求,积极探索和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的路子。
     
      城市管理精细化,顾名思义,是要将管理深入社区基层,切实管理好城市的最基本单元,精细落实到城市的每一处角落。“从垃圾分类到改造老旧小区、整治街面,从提升政务办理效率到健全公共服务设施、打造方便快捷生活圈……”精细化要体现出事无巨细、无所不包的特点。其关键在于真正确立起精细化的理念与原则,以专业化的治理方式,标准化和科学化的手段,实现城市治理理念、制度和技术的精细化,实现城市治理的优质化。其本质是对人的优质服务,涉及广大民众的实际利益;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根本的价值导向;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系统谋划、统筹兼顾、重点突破;必须坚持辩证思维,在实践中处理好秩序与活力、技术与人文,以及社会事业和社会治理诸多方面的关系。
      比如,秩序和活力的关系。维护国家安全、确保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是秩序稳定的基本诉求。引导群众和社会组织依法行使权利、表达诉求、解决纠纷、维护利益,是多元活力的基本表现。建设一流的城市需要安定的秩序,又需要有多元的活力,使秩序与活力在实践中实现统一。
      又如,技术与情感的关系。既要重视社会治理技术层面的提升,也要注重把握社会治理中人的因素及情感,使精细化治理的框架既有现代的技术应用,也有情感性议题的思考。
      再如,社会事业和社会治理的关系。全方位引导鼓励规范各类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推动基层政府角色转变,增进“公共人”意识,放权社会组织,努力促进社会治理与社会管理的互补兼容。
      三
      杭州作为“重要窗口”的省会城市,要对标“四个一流”的要求,完整、准确、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逻辑和实践要求,始终锚定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目标不放松,以“绣花”功夫持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努力“绣”出城市发展的亮丽图景和群众期待的美好未来。
      1.健全治理主体多元化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厘清政府、社会和市场的行动边界。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需要有多元化的治理主体制度体系为前提。这些制度安排应在“责、权、利”相匹配的前提下,清晰地界定政府、社会和市场的行动边界。大致包括:一是明确基层政府事务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的定位,保障其在公共需求、公平配置等方面履行职责。二是明确各类社会组织参与和承接公共服务的权责,更为积极地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三是明确基层社会治理市场化的范围和途径,更为灵活地引领多种力量参与社会治理。
      2.推进协商民主机制建设,促进政府治理、社会治理和社区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需要一套推进协商民主的运行机制作为保障。大致包括:一是优化协商程序规则,保障信息依法公开,保证每个治理主体享有平等的知情权、表达权和要求意见建议被及时处理反馈的权利。二是建立区、街道、社区一体化的民意反馈渠道和公开透明的互动平台,积极鼓励居民和各类组织参与治理实践,促进政府治理、社会协同和居民参与的良性互动。三是大力支持居民组建不同类型的社会团体、社会组织,引导他们依法为成员提供服务,丰富居民协商交流和参与治理的路径。
      3.坚持扩量与提质并兴,优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需要一支政治坚定、理念先进、素质过硬、技术熟练的专业化现代化社会工作队伍。从当前情况来看,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增加数量。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尽快完善基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福利保障制度、职业发展制度,增强社工职业吸引力。二是优化质量。建立常态化的学习培训制度,完善责任清单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从理念、技术、行为等层面,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4.强化治理技术支撑,打造智慧服务新生态。一是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体系建设,以技术手段升级促进治理方式的精细化,打造“互联网+政务服务”新生态。二是优化基层社会治理组织的政务新媒体建设,除了日常的新闻发布和动态推送,政务新媒体应在强化参与、互动、建议、反馈等工作上下功夫,让技术创新回归它的服务本质。三是注重“软技术”建设,从操作层面提供更为专业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服务,进一步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5.构建文化治理新体系,释放市域精细之治的文化力量。一是做好治理文化的研究和培育工作。重点应在依法治国以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等现代治理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本地特有的文化传统和公民习惯,研究制定城域治理文化的培育目标、建设思路和实施举措,明确新时代城域治理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任务。二是做好治理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工作。要特别重视开展民主、法治、市民参与、合作治理等相关制度、治理文化的宣传教育工作。三是探索和实践治理文化研究培育及宣传教育的长效工作机制。要在保证治理文化稳定性和持续性的同时,重视治理文化的适应性和创新性,既保持治理文化的地方特色,又保证有足够的包容性和融合性,让治理文化永葆生机和活力。

来源:杭州日报 责编: 

关键字 : 精细化管理,城市治理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纠错】,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发布
热门文章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