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首页 > 工匠星 > 浏览文章

楼正寿:守护“国遗”68载 荣获国家级奖项

2021-10-27
      (原标题:楼正寿:守护“国遗”68载 荣获国家级奖项 记者:童宇倩 通讯员:王新江)
      晚饭过后,从楼塔镇传艺馆里传来了阵阵曲调幽雅、悠扬悦耳的音乐。只见一位老人腰板笔直,操起二胡端坐,另外十几名演员各自操琴,细十番的主干音如淙淙山泉,舒缓地流淌进心田。
      这位老人,便是守护“国遗”楼塔细十番68载,荣获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薪传奖”的楼正寿。他说:“楼塔细十番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技艺。作为非遗传承人,我有义务和责任将这一技艺传承下去,让楼塔细十番这块文化瑰宝重放异彩。”
      助力楼塔细十番入选“国遗”
      今年77岁的楼正寿是楼塔镇楼英村人,父亲是楼塔细十番的传人,经常在家吹拉弹唱,每到传统节日都会召集艺人一起演奏。
      耳濡目染下,楼正寿从小就对楼塔细十番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9岁那年,父亲请来当时楼塔细十番二胡拉得最好的师傅,让他拜师学艺。
      “每天到屋外的风口坐着拉,冬天手都冻僵了,要练到手暖起来为止。师傅只要一摸手的温度,就知道你有没有好好练。”楼正寿说,师傅如此严格,是因为楼塔细十番多是在冬天露天演奏,演奏者必须能经得起风霜。经过4年苦练,楼正寿对楼塔细十番涉及的“吹、拉、弹、打”等各类乐器都熟练掌握,尤其擅长板胡,是楼塔细十番乐队的主要乐手。
      改革开放后,一道难题摆在了楼正寿的面前:楼塔细十番的技艺一直是靠口传身教代代相传,如今大家都忙着赚钱去了,民间技艺的传承面临着困境。于是,楼正寿开始为振兴楼塔细十番积极奔走。他持续挖掘、整理楼塔细十番代表作《望妆台》《一条枪》等主要曲目,同时吸收其他民间音乐营养,全面整理《七朵花,滩黄》等曲牌,并重新组织有基础的村民练习、表演细十番。
      2004年,已退休在家的楼正寿看到《浙江日报》上一篇关于申报“非遗”的报道后,马上想到为楼塔细十番申报。作为楼塔细十番申遗的“核心人物”,他与两位志同道合的同伴满怀希望踏上了为之奔波的道路。
      “2005年准备好申报材料,2006年入选市级非遗,2007年入选省级非遗,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遗。”楼正寿说,楼塔细十番能有今天的名气,正是赶上了国家对非遗挖掘和保护的好时机。
      每年开展非遗培训60次以上
      抄写锣鼓经,复印、分发给每个学员,再一句一句教大家念谱,是楼正寿进行非遗培训的日常。“锣鼓经就相当于乐谱,只有掌握乐谱,才能敲好锣鼓。”楼正寿说,像这样的非遗培训课,他经常一周上两次,每次学员二三十人。
      2006年12月,楼塔细十番协会成立。为了让更多人参与到传承细十番的队伍中,会长楼正寿和他的楼塔细十番与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浙江音乐学院联姻结对,帮助协会建立一支由老中青年人组成的传承人梯队,楼塔细十番民间艺人已达近百人,并每年开展60次以上非遗培训。
      早在18年前,楼正寿就被楼塔镇中心小学聘请为民间艺术指导老师,之后,每年义务为学校辅导学生。他还组织其协会的一些骨干成员进校担任器乐辅导老师,指导学生练习二胡、笛子、鼓板、琵琶、扬琴等。每年,接受楼正寿及其协会指导的学生平均超过60人。
      “传承楼塔细十番,培养小孩最要紧。”这是楼正寿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10多年来,近千名孩子在楼正寿等人的指导下,学会了家乡的民间乐曲“楼塔细十番”的演奏。除了指导孩子们学习演奏之外,楼正寿还常常带着孩子们加入成人演奏队伍进行训练,并且让孩子们同台表演、出去交流学习,以传承家乡民间文化为己任。
      “楼塔细十番传承的不仅仅是民族艺术,更是美好的生活信念。”楼正寿表示,今后将继续发扬老祖宗留下来的奉献精神,坚定不移地将优秀传统文化代代传承下去。

来源:萧山日报 责编: 

关键字 : 楼正寿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纠错】,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发布
热门文章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