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首页 > 调研报告 > 浏览文章

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3周年特别策划

2021-12-01
       (原标题:从一份大数据通勤报告里看流动的长三角满满的活力 记者:林建安)
       杭州人周末喜欢去哪里?
       每100个人里,大概15人去嘉兴,13人去绍兴,10人去湖州,9人去上海
       上海人周末喜欢去哪里?
       每100个人里,大概24人去苏州,7人来杭州,6人去嘉兴
       从一份大数据通勤报告里看流动的长三角满满的活力
       要看长三角城市一体化发展得好不好,跨城通勤是一个很好的指标。
       近日,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钮心毅团队编制的《2021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公众版)发布。报告着重关注了上海五个新城、虹桥商务区与长三角近沪城市之间的跨城通勤(指每个工作日往返位于不同城市的工作地、居住地)。
       在《报告》里,我们认识了长三角一体化、上海大都市圈的发展状况。
       这已经是自2019年以来,这个报告连续第三年发布。
       也是在那一年,《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地缘相近、习俗相通、市场相连的“长三角27城”,有了更加紧密的联系。
       上海人最爱苏杭
       杭州未来科技城企业允九数据科技,曾尝试利用2016-2021年的腾讯迁徙和百度迁徙数据,描述不同时间段(工作日、双休日、小长假)城市之间的联系及其变化趋势。
       你知道,上海人在周末都会去哪里吗?
       上海虹桥、浦东机场以及上海各大客运站的拥挤人潮中,平均每100个人里,大概就有24个人要去往苏州,有7个人要去往杭州,有6个人要去往嘉兴。
       城际间人员流动如此频繁,自然是得益于越织越密的城市交通网络。
       在地理上,苏州是离上海最近的城市,得益于地缘相近的关系,让这两座城市走得亲密。从《2021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里也能看出,近年来,上海和苏州这两个城市,抱得越来越紧。
       2021年的数据显示,上海市域的流入、流出通勤的入出比为1.98,而上海中心城区的入出比达到了5.10,上海和周边城市的跨城通勤联系更加紧密了。
       近三年来,上海和苏州的通勤联系强度远远超过嘉兴,而且这个差距还在不断增大。这表现在,上海和苏州的跨城通勤总量在不断增加,比例也在增加。其中,苏州流入上海中心城区的人数和占比明显上升。
       这也能看出,上海市对周边地级市的就业吸引力越来越大。
       而在双休日,上海人都喜欢去哪里的一组数据里,苏州也排在第一。排在前五名的城市分别为苏州、杭州、嘉兴、北京和无锡。
       在今年五一假期,在苏州碰到出来游玩的上海人的概率,大概是在杭州或南通的2.3倍。因为小长假从上海出行的人中,去苏州的大概占到了上海出行总人口的15.2%,而去往杭州、南通的人,分别为6.4%和6.3%。
       把时间拉长,从近五年小长假出行数据来看,苏州仍然是上海人小长假出行的优先选择,出行比例保持在45%左右,高于其他城市。
       2020年疫情期间,上海人就很少来杭州了。这一年,上海人去杭州和南京的数量,降到了历史低点,但是去苏州的人数占比却达到了顶点。在2021年,这个数据又出现了较大的反弹,杭州甚至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看来,上海人还是很喜欢来杭州玩的。
       疫情阻碍了人们远行的步伐,同时也加强了长三角城市之间的联系。2020年,疫情暴发,上海人去相距较近的苏州、嘉兴的频率明显增加,而去距离较远的北京的频率,下降明显。
       杭州人最爱去嘉绍沪
       再来看看杭州人在周末的出行情况。
       在杭州东站以及杭州各个收费站,平均每100个人里,大概就有15个人要去嘉兴,有13个人要去绍兴,有10个人要去湖州,有9个人要去上海。
       在杭州周末出行的前五名里,嘉兴也排在第一。
       排在前五名的城市分别为嘉兴、绍兴、上海、湖州和金华。
       2020年,疫情来袭,杭州也表现出了“往近不赶远”的出行特征。在这一年,杭州人去绍兴和湖州的占比明显增加。
       杭州人五一出行更爱绍兴、嘉兴、湖州等周边地区。
       从杭州出发的100个人里,大概有11个人是要前往绍兴的,有10个人要前往嘉兴,有8个人要前往湖州,还有8个人要去往金华,有7个人要去往上海。
       近五年,杭州人最喜欢在小长假期间去哪里?
       最喜欢去上海、绍兴和嘉兴。不过,在2020年,杭州人去得最多的还是绍兴,在这一年,占比显著增加,去上海的出行量有所下降,不过也在2021年开始反弹。
       去年7月,余杭高铁站到上海虹桥站G7556首趟始发列车启程,沿途经停桐乡、嘉兴南、松江南车站,最后到达上海虹桥站。
       这趟列车启程后,无疑也让沪杭两地抱得更紧。
       这趟列车售出的第一张票,落到陈洋手里,每个星期,他都要去一两次上海。
       他在杭州做电商,但是公司总部在上海。要去上海的那一天,他会赶当天的第一班列车,和第二趟车比起来,能提前半小时到一小时到达公司。
       秒优科技的创始人罗建军的老家在上海,去年,因为看中杭州的创业氛围,他把企业落户在了杭州临平,距离余杭高铁站只有1公里。
       “我也常常会去上海开会、参加活动或者回老家,以前开车要几个小时,现在坐高铁很快就到了。”罗建军说。
       越来越多的上海人去昆山
       越织越密的城市交通网络,让城际间人员的流动也越来越频繁。
       《2021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显示,上海市域周边城市的跨城通勤规模从2019年5.7万人、2020年7.2万人,逐步增加至2021年7.66万人(均为折算后人数),上海市域与周边城市跨城通勤规模不断上升。
       其中,上海市域与昆山、太仓的通勤联系规模与占比逐年增加。
       2021年,流入上海的市域跨城通勤的人里,前三位居住地是昆山市、太仓市和苏州城区,分别占总量72.4%、14.2%和5.3%。
       不断完善的交通条件,往往会助力跨城的通勤。得益于2020年7月南沿江城际铁路通车,由太仓流入上海的跨城通勤者比例近三年持续增长。
       而上海市域流出通勤者的主要工作地,主要为昆山市、太仓市和嘉善市,占比分别为64.0%、15.6%和6.6%。其中,近三年内,上海流出至昆山的人数和比例逐年增加。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城市之间的资源分配越来越高效。越来越多的人从上海去昆山上班,或许就得益于其推出的“人才科创新政4.0版”,以及外向、包容的城市特质。
       新杭州人都来自哪里?
       杭州有多受人才的欢迎?
       2016年以来,杭州的人才净流入率连续5年占据全国第一。今年,截至10月底,杭州新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44万人,已经超过了2020年全年的数量(43.6万人)。
       新杭州人,都来自哪里?
       从去年春运期间杭州的人口迁出数据来看,杭州与省内各县市迁徙最多,占比约60.1%。其次是安徽省,占比约8.0%,江苏第三,占5.7%。上海、江西、河南分别位列第四至第六,占比超过4.0%。
       不难看出,大多是“长三角人”。
       从春运返乡迁徙数据来看,杭州与长三角的安徽、上海、江苏联系密切。
       当然,城市间的迁徙,向来不是单向的,有来就有往。
       百度迁徙数据显示,杭州人口迁入和迁出呈现出相同的态势。除去省内迁徙,长三角地区的安徽、江苏、上海流入杭州人口最多。
       越来越方便的城市路网,成为人们过双重生活的底气,28岁的陈雨和女朋友就是两地跑的。
       陈雨是IT男,他觉得杭州的互联网产业发展得好,更适合自己,女朋友在上海也有很稳定的工作。
       “我们也想过,是不是要在同一个城市发展,但是最后一致认为,没有必要。”陈雨说,长三角这两个相邻的城市发展定位不同,当然也适合不同的人才发展,实在没有必要为了自己的未来,就让对方妥协,去另外一个城市。
       “杭州到上海,坐高铁只要一个小时。即便在一个城市,遇上下班高峰,回一趟家也得花上差不多的时间。”
       过“双城生活”的人越来越多,也正说明,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下,城市之间的人才流动,变得更加自由。
       高铁等城际交通的发展,让“双城族”能够自由地在两个城市之间来回跑,城市也应该提供更好的交通配套及社会保障,让人才流动更自如。
       “长三角新杭州人”都喜欢住在哪里?
       今年4月,允九数据科技曾发布2020年新杭州人居住分布图。
       江苏籍新杭州人主要集中在西湖边的市中心区,其次是浙大紫金港片区和钱江世纪城片区。这些地方,不是杭州的中心地段,就是繁华地段。
       看来,江苏来的新杭州人,偏爱西湖美景。
       上海籍新杭州人有点“挑剔”,要么住在余杭区的未来科技城,或者是滨江区。这两个地方,都是互联网经济发达的城区,显而易见,以创新型人才为主。
       还有一部分上海籍新杭州人,喜欢住在最繁华的武林商圈片区。此外,邻近浙大紫金港的文新街道,也有不少上海籍新杭州人。
       安徽籍的新杭州人,相当多。
       新杭州人里,以浙江籍最多,占到27.2%,安徽籍排在第三,占比11.8%。第二名是河南籍。
       他们喜欢住在哪里?
       答案是萧山。
       无隔障,随风逐雨长来往
       江浙沪皖,自古以来就是好搭档。
       在杭州东站坐上高铁,一个多小时后就能到上海。今年1月,沪杭超级磁浮交通系统已经开始了六个月的联调联试,将在5年后正式下线。
       未来,待沪杭超级磁浮交通系统启用,杭州到上海只要20分钟。
       上海和杭州这两个相邻的城市,平均每天的人口交换量大概为12.5万。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大概能装满180节和谐号CRH6车厢,或者2800辆大巴。
       在这12.5万人里,有人周一到周五在上海上班,周六到周日再回到杭州。当然,也有人反方向来往于这两个城市。
       也正因如此,这两个城市一直都有互为“后花园”的关系。
       后花园的愿意,指的是在房子后面建一个花园,以供人们休息。随着城市群间,交通和文化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后花园”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城市关系。
       不管“杭州是上海的后花园”,还是“上海是杭州的后花园”,这种关系,都从侧面表现了长三角城市群在人口、交通和经济上的不断一体化。
       杭州和苏州这两个城市确立的紧密关系,早在宋朝范成大的《吴郡志》里就已说明。一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让“苏杭”一词延续至今,成为佳话。
       杭州坊间还有一句口头禅,“一觉困醒,苏州都到了”。30多年前,杭州人坐上运河的夜航船,睡上一觉,第二天凌晨就能到苏州。
       当时,杭州人去苏州,都是坐船的,发船的地点就在武林门码头,途经杭州北郊的塘栖、德清新市、湖州练市、桐乡乌镇等地后,进入苏州境内,再经过吴江的平望、八坼等地,进入苏州城区,停靠在人民桥下的轮船码头。
       160多公里的路程,轮船刚好航行一个晚上就能抵达。
       而长20多公里的徽杭古道,把长三角城市之间的亲密关系再往前推了一个朝代。
       徽杭古道始建于唐代,起于安徽省绩溪县伏岭镇,止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清凉峰镇浙基田村,是古时徽商和浙商互通贸易的重要通道,在历史上,曾经产生过巨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作用。
       长三角27城,地缘相近、习俗相通、市场相连。城市之间相似的基因,铸就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最初模样。
       在文化上,一脉相承。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一首汉乐府《江南》,勾勒出了江南的朦胧模样。
       江南是何处?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梅新林曾提出过“新江南”的概念,便是将历史的江南和“长三角城市群”融为一体。
       要寻江南文化,可来杭州。
       今年10月,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公布了杭州文旅“新十大”,龙兴寺经幢、灵隐寺、六和塔,都是江南文化浓郁之处。
       在发展上,方向一致。
       长三角区域以占全国3.7%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国近四分之一的经济总量。
       三年来,长三角GDP占全国比重由24.1%上升至24.5%,其中,新兴产业成为业绩增长的重要动力。这也是各大城市的主要产业发展方向。
       在联系上,越来越近。
       从频繁的通勤频率来看,长三角城市间的差异化越来越小,人们自发地往来于各个城市,足以说明城市群间,不断上升的创新活力。
       长三角27个城,同气连枝。
       过去五年,长三角一体化交通变得越来越便捷,杭州交通卡接入全国交通一卡通,与长三角11城市、全国275个城市的轨道交通“一码通行”。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三角35.8万平方公里将成为一个超大城市群。生活在这里的人通过便捷的交通,也联系得越来越紧密。
       现在,你是上海人,我是杭州人,他是苏州人、安徽人。未来,我们都是“长三角人”。
       欧阳修说,“无隔障,随风逐雨长来往”。待疫情散去,风雨消停,长三角27城,我们一起常来常往。
       本文数据来自杭州允九数据科技

来源:都市快报 责编: 

关键字 : 大数据,长三角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纠错】,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发布
热门文章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