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首页 > 市场监管 > 浏览文章

车企玩转大数据时须重视车主信息的“安全驾驶”

2022-01-06
       (原标题:小鹏非法采集人脸信息被罚 记者:郭雨昕)
       2021年底,“小鹏汽车非法采集人脸数据被罚”一事被推上热搜,引发热议。小鹏汽车未经得消费者同意,利用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摄像设备采集人脸照片43万余张。此举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被上海市徐汇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10万元。
       事后,小鹏汽车已将收集的人脸信息删除,但车企如何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话题仍受到各方关注。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以及大数据技术的蓬勃发展,相关数据安全问题愈发突出。
       超43万张人脸照片 罚款10万
       近日,上海小鹏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被上海市徐汇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10万元。其处罚事由为,当事人购买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摄像设备22台安装在旗下门店,以此统计进店人数并分析男女比例、年龄等,并进行门店的客流统计和客流分析。经查,2021年1月—6月,共采集上传人脸照片431623张,涉及5个直营店、2个加盟店,开通系统账号8个。该行为未经得消费者同意,也无明示、告知消费者收集、使用目的,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对此,小鹏汽车官方回应称,已通过内部自查自纠工作主动撤下了所有的采集设备;人脸数据由第三方软件提供商收集和分析,数据已经全部删除,并强调,“小鹏汽车不存在泄露或违法使用个人信息的情况,仅通过客流到访量等非个人关联的数字数据作为经营状况的参考。”尽管小鹏事后态度诚恳,但维权意识日渐增强的消费者似乎并不买账。
       小鹏汽车作为造车新势力企业,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目前已成为新能源汽车赛道上的领头羊之一,销量成绩十分亮眼。2021年11月小鹏汽车总交付量15613辆,连续3个月实现单月交付破万辆,环比增长54%,同比增长270%。
       数据采集利用需在法律的轨道内行驶
       跑得快,更要跑得稳。汽车企业若想跑出“加速度”,必须在法律的轨道内行驶。
       竞争日益激烈的汽车圈内,利用大数据违规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数据的“偏航者”并不鲜见。小鹏汽车在官方回应中提到的第三方软件提供商,正是央视3·15晚会遭到过点名的科技公司“悠洛客”。据央视报道,某汽车集团旗下有上百家4S店都安装了这种可以获取顾客人脸信息的摄像头,包括宝马、保时捷等品牌。消费者只要走进店内,人脸识别设备系统就可以在10秒内抓取人脸信息,而顾客在这个过程中却全然不知,涉及顾客隐私、财产安全的人脸识别信息被偷偷获取。
       事实上,个人信息不只包括人脸,据2021年1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定义,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与已识别或者可识别的自然人有关的各种信息,不包括匿名化处理后的信息”,包括姓名、性别、身份证件号码、电话号码、住址、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
       企业可以依赖大数据技术做经营参考,但要依法合规进行数据开发和利用,保障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信息保护法明确规定,处理个人信息,包括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删除等,需要取得个人的同意才能进行;且收集个人信息,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
       说到底,车企真正要收集和研究的,应当是消费者的口碑。再厉害的高科技、再详尽的用户数据,一旦突破法律的底线,一切积累都会轰然倒塌。

来源:每日商报 责编: 

关键字 : 非法采集人脸信息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纠错】,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发布
热门文章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