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首页 > 红色传承 > 浏览文章

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文化教育作用

2022-03-11
       (原标题: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文化教育作用 王春法)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当今中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历史时期,实现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需要物质文明的积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华。党带领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过程,既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过程,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过程,二者高度统一,不可偏废。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博物馆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增加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流程,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在推动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公共文化事业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方面作出更大的贡献。
       衡量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最重要的不是看经济效益,而是看能不能提供更多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产品。博物馆是国家的博物馆,也是人民的博物馆,理应在收藏展示方面坚持最高标准,体现国家高度;在观众服务方面坚持最高标准,体现人文温度。通过推出语音导览、信息咨询、免费轮椅和童车、失物招领、便民医护、寻人广播受理投诉建议等人性化服务项目,让前来参观的观众感受到博物馆的温暖。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博物馆收藏的每件文物藏品都有其独特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和时代价值,通过展览展示、文创开发等手段把文物自身所蕴含的独特价值深入挖掘出来、充分呈现出来,这本身就是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方式,也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基础和前提。针对博物馆普遍存在的人民反映较多的展签看不清、展品看不懂、展线绕迷宫等问题,在馆藏资源的研究阐释工作,在展览立意、展示内容、展品阐释、展陈形式等方面作出一系列新的探索和尝试,让广大观众更加深切感知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成就与魅力。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各地文博机构都多多少少面临着不时的闭馆、限流,伴随而来的,则是“互联网+文化”的逆势上行。面临各方面严峻挑战的同时,也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近年来博物馆致力打造智慧服务体系,旨在整合博物馆感知、信息获取、互动参与和展览参观流程,增强观众与博物馆互动,提高观众参观体验,拉近了观众与博物馆之间的距离,使博物馆成为展示科技与传统、科技与文物融合的创新平台,成为人人都能参与的文化殿堂。博物馆积极应对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从关上线下的“门”,到打开云端的“窗”,坚持文化传播向线上拓展、向云端延伸、向观众靠近,用“科技+”为传播赋能,致力于提升线上线下文化传播的可及性、有效性和共享性,反而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国家博物馆曾经以“手拉手:我们与你同在”为主题发起全球倡议,英国、南非、澳大利亚、美国、韩国、阿根廷等来自全球五大洲的16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博物馆携手合作,以在线接力的方式讲述本馆珍藏特色,阐释文物蕴含的人文精神和时代价值,让全球观众能够足不出户在线上欣赏到全世界博物馆的珍藏,受到海内外观众的广泛欢迎,取得了很好的反响。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代表国家收藏、展示、研究、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历史文化艺术殿堂和文化客厅,博物馆只有持续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用心、用情、用功持续不断为社会公众提供更丰富更精彩的文化产品和优质服务,才能发挥好博物馆的“大学校”作用,让文化遗产融入日常生活。
       (作者系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

来源:学习时报 责编: 

关键字 : 文化教育,博物馆,文化自信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纠错】,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发布
热门文章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