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革命老区红绿相映振兴发展乐章
2022-05-16
(原标题:谱写革命老区红绿相映振兴发展乐章 何平)
巴中是川陕革命老区核心区、原川陕苏区首府和中心城市,也是四川唯一的全国革命老区重点城市。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承关怀而奋起,化机遇为行动,努力在红色土地上实现绿色发展,在绿色崛起中擦亮红色名片,谱写了新时代革命老区红绿相映振兴发展精彩乐章。
解决了一个千年难题,乡村振兴全面开启
巴中是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核心区域,也是国家确定的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中心城市,2013年底贫困人口总数和贫困发生率分别位居四川省市州第四、第三位,是全省除三州外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市州。我们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责任、最大民生工程、最大发展机遇,结合实际创新精准扶贫措施,叠加土地政策助推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等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借羊还羊”产业扶贫、巾帼脱贫等模式入选全球减贫最佳案例。通过数年努力,贫困县区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退出,累计减贫49.9万人,连续三年进入四川省脱贫攻坚考核“好”的等次,困扰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我们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保障民生的底线任务、“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后发赶超的先导工程,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常态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帮扶”,每个县区建立防止返贫致贫专项基金,做到遇灾必查、生病必访、开学必问、有困必帮,全市无一人“漏测失帮”。突出高质量发展主题、产业培育振兴主线,实施巴山肉牛、南江黄羊和茶叶“2+1”种养业优势大品种计划,把农村群众紧紧铆在产业链上,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大巴山居图”正在徐徐绘就。
实现了一大历史跨越,发展瓶颈有效破解
巴中地处秦巴山区腹地,基础设施一直是制约老区振兴发展的最大“瓶颈”。“高高的大巴山,离天只有三尺三,要想翻越巴山顶,只有背二哥的铁脚杆”,一个时期就是巴中基础条件的真实写照。“十三五”以来,在历届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艰苦奋战基础上,我们抢抓基础设施补短板政策窗口,实施第三轮交通大会战,实现了从十多年前没有机场、不通高速、不通铁路,到如今16条航线、6条高速公路、2条铁路的“空铁公”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蝶变。去年底,全国首条红色主题高速公路镇广高速王坪至通江段建成,县区全部入列国家或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老区人民家门口乘飞机、坐动车和县县通高速、村村通硬化路梦想成真;坚持“治水兴巴”、大中小微并举,四座大型水库先后开工建设,巴中成为四川水利建设主战场。大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均衡化发展,入选全国新农村建设综合标准化示范市。
国家《“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明确支持巴中建设成渝地区重要交通枢纽,我们围绕这一定位,持续补短强基、联网升级,加快构建“八纵八横四环四航”综合立体交通体系,以交通融入促进产业融通、经济联通,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全国统一大市场。目前,汉中至巴中至南充城际铁路建设如火如荼,成都至巴中至安康高铁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建设成渝地区绿色产品供给地、产业协作配套基地和北向重要门户枢纽取得阶段性成效。
做实了一篇转化文章,绿色优势充分彰显
走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关键是因地制宜、扬长补短。巴中生态优势突出,森林覆盖率63.18%、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5.6%,四季青山绿水、常年蓝天白云、雨后云雾缭绕、终日鸟语花香。富集的生态资源是巴中最宝贵财富,也是振兴发展的最大依托。我们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全域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为抓手,做优绿色文章,做强生态经济,先后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城市、中国气候养生之都,县区全部入列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或“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有望年内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成功创建1个世界地质公园、1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天府旅游名县;打破行政区域限制,统筹北部山区文旅资源,创新成立光雾山诺水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践行“两山”理论示范区、国际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中国内陆养生福地。培育壮大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产业集群,以绿色为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成型。
当前,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深入实施,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全民共识。我们正以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为统揽,抢抓巴中入列四川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机遇,厚植生态本底,发展生态产业,提升生态价值,坚定不移走稳“绿色路”、吃好“生态饭”,推动生态之绿迈向发展之绿,努力打造美丽中国老区样板。
赓续了一种精神血脉,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1934年11月,红四方面军在通江县毛浴古镇召开党政工作会议,提出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十六字训词。这一训词历久弥新、永不褪色,逐步演化为川陕苏区精神和新时代巴中城市精神,也孕育出诸多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巴州区龙背乡人张崇鱼一生践行“为红四方面军将士树碑立传,让后人瞻仰,记住那段与日月同辉的历史”的诺言,近30年来行程60多万公里,远赴29个省、市、区,拜访红军将士及亲属1万余人,用详细史料建成全国最大红军将帅碑林。首批“七一勋章”获得者、原巴中县委书记周永开一生追随党,解放前就冒着生命危险在川北地区开展党的地下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恪尽职守推动地方发展,离休后带领群众植树造林20余年,在万源花萼山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他们身上展现的优秀品质,就是川陕苏区精神的真实写照,体现了红色血脉的赓续传承。
巴中境内现有全国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红军将帅碑林、红军石刻标语群,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数量位列四川第一。我们大力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在全国率先出台红军文物保护条例,办好大巴山干部学院,用身边红色资源和“活教材”为党员干部培根铸魂,去年党史学习教育期间全国1000万余名干部群众走进巴中感悟初心使命。实施红色文化赋能工程,联合陕西汉中、重庆北碚共建革命老区红色文旅走廊,打造全国红色文化传承标杆。实施红色精神弘扬工程,精心筹备川陕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赶考新时代、奋进新征程,老区人民获得了源源不断的精神伟力。
(作者系四川省巴中市委书记)
来源:学习时报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