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首页 > 红色经典 > 浏览文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精神家园”

2022-09-19
       (原标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精神家园” 马一凡)
       精神家园是人们精神寄托的地方,心灵得到安慰的地方,表现为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等多种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精神家园的具体含义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全面准确地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家园的重要论述有助于党员干部在面对惊涛骇浪时,保持战略定力,敢于斗争,专注于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
       2013年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我们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2013年4月19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要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2015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强调,全党同志一定要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2015年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强调,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时强调,毛泽东同志称这里是中国共产党的“产床”,这个比喻很形象,我看这里也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是全体共产党员对共产主义事业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之源,是保持独立自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精神力量。如何建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决定着中国共产党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全体共产党员一以贯之的理想信念。
       2013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祖国永远是你们温暖的精神家园。祖国是每一位留学在外学子的母亲,她伟大、慈祥、宽容。祖国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家,当我们有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家,无论在世界上什么地方,心中一定充满底气、安全感和自豪感。祖国是我们自信的源头,心灵的寄托,强大的后盾,赋予我们无穷的力量,保护我们周全。每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以实际行动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祖国这个家,变得更加美丽强大。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强调,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肩负着传承人类文明的责任,也承担着人才的培育任务,是人类精神家园的守护者。面对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教师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教育使命、培育新人,在民族复兴的关键时刻,肩负起责任,守护好精神家园。
       2014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定着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发展方向,一定要在全社会、在各民族中大力培育和践行。2015年1月19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时强调,注重把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2019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在各族群众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对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至关重要;要牢牢把握舆论主动权和主导权,让互联网成为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2020年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强调,只要不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就一定能够建设好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家园。构筑各族群众共有精神家园是一项政治性、系统性、长期性的战略任务,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推动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让精神文明的高度发达成为构筑各族群众共有精神家园的精神动力,汇聚起建设美丽中国、共圆伟大复兴梦想的磅礴力量。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致力于精神家园建构是文艺的责任和使命,文艺以精神的虚拟画卷表现着真实世界,在此过程中展现着高于现实的精神家园。中国文艺的属性是社会主义,是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要高举新时代精神之旗、立新时代精神支柱,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成果,创作经典文艺作品,从精神层面引领历史发展主流和方向,为全国人民开创美好未来奠定精神之基。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2021年1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的贺信中强调,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成熟极大地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需要治理的问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加强网络文明建设”,这对于构建网络精神家园,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意义重大。要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规范网络治理,保证网络安全、健康发展,让互联网这个意识形态主阵地发挥正面作用,铸牢思想基础,使人民群众在共享互联网发展“红利”上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19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坚持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2021年8月27日至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2022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项工作都要往实里抓、往细里做,要有形、有感、有效。2022年7月12日至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强调,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世界,是中华民族共同依托、共同传承、共同发扬的文化精神、道德规范、价值体系和情感观念的总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动力源泉,它根植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沃土中,形成于自古至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现实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坚定继承者和弘扬者。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既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奋斗和融合发展中形成的,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程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是中华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根源。

来源:学习时报 责编: 浏览:117

关键字 : 精神家园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纠错】,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荣克网络-五星网公司版权所有  浙B2-20140037  © 2013 -2025

公网安备:330106020032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