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这三大要素是造成 静脉血栓的罪魁祸首 记者:俞茜茜 通讯员:谢文竹)
10月13日是第九个“世界血栓日”。为进一步提高市民对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认知,昨天上午,由杭州市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主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肿瘤医院承办的市级专家联合义诊活动在杭州市肿瘤医院门诊大厅举办。
70多岁奶奶接连两次肺栓塞
上午8点多,70多岁的陈奶奶带着厚厚一沓报告单来到义诊现场,她特地挂了杭州市肿瘤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集团血管外科中心主任方欣的义诊号。
“方院长,我最近左脚明显肿胀、疼痛,偶尔还感觉有些胸闷气急。因为我之前发生过两次肺栓塞,所以特地来咨询一下。”陈阿姨将既往的检查报告翻了出来。
方欣副院长仔细查看了陈奶奶的报告单,原来她早在2012年发生过一次肺栓塞,当时突发晕厥,幸好家人及时将她送到医院,在ICU进行了溶栓治疗,有惊无险度过一劫。
好景不长,到了2018年的年中,陈奶奶不幸确诊乳腺癌,做了手术后三个月回医院复查时,再次出现胸闷不适症状,被送到急诊抢救,结果依然是肺栓塞,经过及时溶栓、取栓治疗后再次化险为夷。
两次与死神擦肩而过,陈奶奶不敢再掉以轻心,近年来一直在吃抗凝药物。这次来义诊咨询,也是担心再次发生肺栓塞。
了解陈奶奶的情况后,方欣副院长给出了建议:首先,要对陈奶奶的下肢静脉情况做一个全面评估,因为80%-90%的肺动脉栓塞的血栓是来自下肢;其次,需要对肺动脉的情况再做一个评估,看看有没有残留的血栓,可能会影响到心脏功能;最后,因为陈奶奶在2012年、2018年连续两次出现不明原因的肺栓塞,所以需要排查一下,看看血液系统有没有问题,是否存在易栓症的可能。“所谓易栓症指的是容易形成血栓的机体状态,建议做一个相关的血液检测,如果明确是易栓症,那么治疗周期可能是终身的。”
肿瘤患者
是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
方欣副院长介绍,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由于血液在静脉内异常凝结,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从而引发的一系列病症,是世界排名第三的常见心血管疾病,也是医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由于其发病隐匿,大多数患者无临床症状,容易漏诊、误诊,被称作“沉默的杀手”,具有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等特点。
血栓的栓子主要来源于深静脉血栓形成,最常见的是下肢深静脉和盆腔静脉。如果静脉系统血液流速慢、血管内皮损伤、血液高凝,这三要素更容易造成静脉血栓。
方欣副院长介绍,肿瘤患者是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据统计,肿瘤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风险高达90%,因此肿瘤患者要特别关注静脉血栓的问题。
“因为很多抗肿瘤治疗是有创的,肿瘤本身也会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和一些肿瘤坏死因子,都会导致血管内皮的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此外,很多肿瘤病人后期会处于营养不良状态,长期卧床,导致血流缓慢,尤其容易引起血栓。”
静脉血栓栓塞症可防可治
除此之外,像肥胖者、老年人(尤其是高脂血症患者)、长期卧床、长时间静坐(如通宵打麻将、长途乘飞机、火车、轮船等下肢少动者),下肢血液流动缓慢,较为容易患上静脉血栓栓塞症。
育龄期妇女口服避孕药,会干扰机体凝血机制。妊娠妇女盆腔血被增大子宫压迫,易产生盆腔静脉血栓。各种久立职业者(如外科大夫、理发师)也易形成下肢静脉曲张,曲张静脉很易形成血栓,也是肺栓塞高危因素之一。
方欣副院长提醒,静脉血栓栓塞症是可预防的疾病之一,关键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管男女,建议“久坐族”一定要多活动身体,多喝水,警惕血管栓塞。
2.饮食方面应以清淡为主,低脂、低盐、易消化,避免使用含丰富维生素K的食物。
3.对高危人群来说,改变生活方式很重要,应戒烟、适当运动、控制体重、保持心情舒畅。
4.早期识别危险因素和早期预防是防止肺栓塞发生的关键。当出现胸闷或胸痛、心慌、憋气、呼吸困难等症状时,要及早到正规医院检查确诊,第一时间进行治疗。
方欣
杭州市肿瘤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集团血管外科中心主任。美国印第安纳州IU Health交流访问学者。
现任国际脉管联盟(IUA)中国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青年委员、VTE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常务委员、浙江省医学会血栓与止血分会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杭州市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主任委员、杭州市血管外科质控中心常务副主任。
擅长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院内防治管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个体化治疗,静脉曲张的微创治疗以及主动脉瘤的腔内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