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首页 > 红色解读 > 浏览文章

如何理解“理论的彻底”和“彻底的理论”?

2023-05-22
       (原标题:如何理解“理论的彻底”和“彻底的理论”?)
       提问:丁浩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请问如何理解“理论的彻底”和“彻底的理论”?
       解读:牛先锋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这是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出的著名论断。这篇导言从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立场出发,揭示了宗教的根源和本质,论述了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同对德国现实社会的批判的关系,阐释了革命理论同革命实践相统一的思想,是马克思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过程中的重要著作。
       要理解这句话,需要把上下文联系起来读,在读懂原文上下功夫
       在本句话的前一段中,马克思指出:黑格尔的法哲学把彼岸的世界当成此岸的世界,把未来的世界当成现实的世界,把尚需要努力争取的国家,当成现实的国家来进行批判。一句话,它置现实的人于不顾,只凭虚构的方式满足整个的人。在这里,黑格尔的法哲学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这一个特点:德国思维的抽象和自大是同它的现实的片面和低下保持同步的。要批判和克服黑格尔思辨的法哲学,单凭理论(批判的武器)是不够的,必须诉诸革命的实践(武器的批判)。但是,如果人民群众掌握了先进的理论,就会转化为自觉的革命行动,形成强大的实践力量。基于这样的分析,导言得出结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马克思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鲜明的观点,即理论虽然不能代替实践,现实的问题只有通过实践来解决,但理论对于引导实践、塑造实践、形成强大的实践力量具有重要的作用,革命理论与革命实践是相统一的。
       在阐述了理论对实践具有强大的指导作用之后,导言接着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在这里,马克思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引入了一个能动的主体,即人,人民群众。总体而言,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但是,把主体人引入之后,人对理论的需要可能会直接成为实践的需要。马克思指出:“光是思想力求成为现实是不够的,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而思想要力求成为现实,就需要理论能够把人说服了,能够为群众所相信,动员起群众参与到革命实践中去。人民群众直接感知到的是现实的生活,不会盲目地崇拜和盲从于理论。因此,理论要真正掌握群众,自身必须说理透彻,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理论所表达的正是他们自己的现实利益,表达的是他们自己的心声。
       接下来,马克思解释了什么是“理论的彻底”和“彻底的理论”。导言指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德国理论的彻底性表现在它是从坚决积极废除宗教出发的,它认为宗教是还没有获得自身或已经再度丧失自身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是人的本质在幻想中的实现,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情感,是人民的鸦片。宗教的本质是颠倒的世界意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人是人的最高本质。在宗教与人的关系上,是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人。马克思的论述,彻底揭开了历史上人与宗教之间神秘关系的面纱,为人追求现实幸福开辟了道路。这是“理论的彻底”和“彻底的理论”的第一重表现。
       第二重表现是,理论不仅要解释世界,更要改变世界。马克思在分析了人的根本是人本身之后,接着指出:人不是抽象的蛰居于世界之外的存在物,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这个国家、社会之所以会产生宗教这种颠倒的世界意识,是因为这个国家、社会在黑格尔思辨的法哲学中就是颠倒的世界。要把颠倒的世界颠倒过来,改变头足倒立的关系,就需要彻底的革命,实现普遍的人的解放,“必须推翻使人成为被侮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
       因此,“理论的彻底”,一重含义是指理论必须揭示事物的本质,说理透彻,讲清楚事物发展的规律。另一重含义是指理论必须转化为群众彻底的革命实践,实现人的解放,不仅需要从理论上进行彻底的宗教批判、彻底的政治批判,还必须从实践上进行彻底的革命,推翻使人异化的一切关系。
       除了原文的本意外,还可以从方法论角度理解这句话的普遍价值
       这句话从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角度,科学揭示了理论的作用、理论应有的品格及其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具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
       理论根本功能是说服人、武装人、塑造人。要发挥理论说服人的功能,理论应来自人民生动的社会实践、来自群众感性的社会经验,解释人民实践中的困惑,解决人民实践中的问题。理论的表达要贴近人民的生活习俗,体现人民的话语特点,符合人民的接受习惯。理论的内容要站稳人民的立场,代表人民的利益,回应人民的诉求。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只有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才能说服人民、武装人民,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理论彻底性是科学理论应有的品格。理论彻底性就是理论要面向真问题、揭示真问题的根本及其演变规律,而不能无病呻吟,更不能故弄玄虚。虽然理论的创立是思维的活动,理论成果是智慧的结晶,但是思维活动的对象、创立理论的材料并不是思维本身,更不是什么抽象的概念、范畴或者精神演进的逻辑。恰好相反,思维着的对象只不过是现实世界在头脑中的反映,必须抓住现实世界中的真问题展开研究。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这是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彻底性的必然要求。
       理论与实践是相统一的。实践是理论的源泉,脱离了人民群众生动的实践,理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是就理论的创立而言的。就理论的功能来看,理论只有武装了人民,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才能实现其应有的价值,才能进一步推动理论创新。从先后次序来看,似乎是先有实践,再有对实践经验总结形成理论。但实际上理论与实践两者是相统一的,理论来源于实践并不是说理论在实践面前是被动的,甚至是无所作为的,彻底的理论对实践具有思想引领作用。马克思主义不只是解释世界,更要改造世界,它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大趋势,预示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前景,是彻底的理论,能够说服人民、掌握群众的理论。所以,马克思主义一经产生就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指导思想,成为引导人类向更加美好的社会而努力奋斗的精神力量。
       正确理解这句话的涵义,对于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对于当前全党正在进行的主题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庄严的历史责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强调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这“六个必须坚持”既是对马克思“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观点的具体运用,又指明了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应该坚持的原则,无论对于指导理论创新还是坚持理论武装都有非常强的现实指导作用。
       “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彻底的理论、能说服人的理论。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就是要把“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结合起来,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用这一彻底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凝心聚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来源:学习时报 责编: 

关键字 : 理论彻底性,理论与实践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纠错】,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发布
热门文章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