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首页 > 产业园区 > 浏览文章

杭州临平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更名揭牌

2023-12-27
       (原标题:杭州临平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更名揭牌 记者:周振琪、潘婷婷 通讯员:章高渊)
       昨天,杭州临平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正式更名揭牌。此次更名,开启了经开区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打造产业新城、科技高地。
       三十而立的临平经开区,面积77平方公里,只占临平区约四分之一,却是临平经济的“超级引擎”: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拥有385家规上工业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02家,上市公司突破20家,工信部“小巨人”22家……
       从1993年到2023年,背后是“创新牌”“产业链”“生态圈”的布局,一步步晋升为“千亿级”开发区。
       在今年的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上,杭州提出要大力实施后亚运“十大攀登行动”,奋力打造勇攀高峰、勇立潮头的标志性成果。
       勇攀高峰、勇立潮头的强大竞争力,就是科技创新。而经开区则是践行“双新”提能攀登行动的攀登者、弄潮儿,将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不断提升“国字号”开发区的承载力,“专精特新”企业作为产业链和生态圈中的核心环节,以突出的科技创新能力在区域发展中发挥着强劲引擎作用。
       LCD投影光学零件全球市场占有率达70% 光学“小眼镜”制造“大产业”
       在临平区天荷路21号,占地2万平方米的厂房里,机器轰隆作响,穿着防尘洁净服的工作人员在操作台面板下达指令。一个个结构件通过清洗、贴膜、组装、测试等步骤,最后出货成为一套AR光学引擎模组,这是一款AR近眼显示眼镜的核心组件,也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杭州科汀光学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汀光学”)自主研发的产品。
       别看它长得像普通的眼镜,听障人士戴上这副眼镜,可以将对面人的话直接以文字的形式显示在镜片上,让眼镜成为他们的“另一种耳朵”,实现“看见”声音。
       科汀光学研发负责人沈旭辉介绍,与市面上同类AR眼镜相比,重量仅为90克,重量更轻;视场角54°,视角更大;显示亮度大于1200nit,光能效率更高。虽然只有微小优势,但这是科汀光学研发团队耗时十几年研发的第五代产品。
       1996年,科汀光学萌芽于浙大光学与光电子薄膜研究所,公司创始人唐晋发教授是中国光学薄膜学科的创立者,技术起家、研发优先成为科汀光学发展的核心要义。
       2006年,科汀光学从古荡工业园迁至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现临平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刚入驻经开区的时候,我们是国内最早做投影合色棱镜的公司,并成功研制出中国首个数码影院分色合色棱镜,全球仅有3家公司掌握该技术。”
       十多年来,科汀光学延伸光学产业链,着眼于光学元器件、光机系统等细分领域,目前的光学产品广泛应用在投影机、穿戴显示、数码相机、安防监控、智能手机、车载摄像、生物医疗、新能源、天文等领域。如今,科汀光学已在高端装备产业链的通信装备制造领域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自主研发的——基于偏振分色器件和波片相位延迟的光路转折压缩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中国首个树脂滤光片实现批量生产,LCD投影光学零件全球市场占有率达70%,车载镜头滤光片全球市场占有率达40%……
       “成长型科技项目是未来产业发展的爆发点。”临平经开区创业创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多年来,临平经开区重点招引高端产业链上下游等项目,特别是拥有核心技术的项目,打造重设计研发的产业平台和“专精特新”产业园,发挥科技研发的核心价值。
       企业实现了“从1到100”的跨越 这里成为杭州体外诊断类企业的重要聚集地
       作为临平乃至杭州经济发展的主平台之一,经开区始终把科技创新视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而如何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临平经开区也一直在布局。
       2010年,中翰盛泰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翰生物”)落户经开区。“当时的经开区在体外诊断领域还是‘一片荒漠’,我们是临平第一家体外诊断类的企业。”中翰生物董事长、总经理周旭一回忆。
       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往往也是创新和先锋的代名词。2013年起,中翰生物致力于液相芯片的技术研发。这项技术此前一直被国外垄断,技术壁垒高,研发难度大,是体外诊断领域典型的“卡脖子”难题。
       历经8年,中翰生物原创研发了“纳米荧光编码微球液相芯片系统”,突破“卡脖子”难题,填补了国内的技术空白。中翰生物也实现了从发光材料到编码磁球、从检验试剂到检测设备、从上游技术到终端产品制造的完整全链条技术突破,成功建立起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液相芯片技术平台。
       在从0到1的过程中,企业迈出了艰难而漫长的一步,而其中耗费的“沉没成本”,经开区则为其做好了“兜底”服务。“开发的过程很难,我们研究这项技术到现在已经有近十年,最近两年才开始进行产品销售,前8年时间都在攻坚克难,在这个过程中,经开区无论是在人才引进、还是技术的验证解决上都给予了我们很多的支持。”周旭一感慨道。
       经开区打造沃土助力企业成长,企业壮大也“反哺”于经开区经济发展。如今,在体外诊断细分领域,中翰生物建设并运营起国家级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医智汇创新工场”,为入孵企业提供“从技术-产品-商品”全过程服务。其中,医智捷供应链服务平台为浙江省100余家医疗器械企业提供第三方储运服务,并为浙江省70%特殊生物制品需求的院校、研究机构和企业提供跨境报关、报检服务,年储运货值达20亿元以上。经开区也俨然成为杭州体外诊断类企业的重要聚集地。
       企业与经开区的双向奔赴,实现了“从1到100”的跨越。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临平经开区这片沃土栽下了中翰生物这棵“梧桐树”,引得一大批“凤凰”前来“聚居”。
       技术创新赋能企业发展——政府兜底保障科技创新——企业壮大形成产业聚集,这一发展路径产生了巨大的虹吸效应,使经开区具备更强的产业引领力。
       临平经开区站在新起点 一座“千亿级未来智造城”呼之欲出
       科汀光学、中翰盛泰只是临平经开区专研科技、鼓励创新的一个小小缩影。
       从省级开发区到国家级开发区,从最初的传统工业园区到如今的“千亿级”现代化产业新城,从传统产业做大做强到升级走向健康医疗、智能装备等高端产业,科技创新作为临平经开区手握的“王牌”,以其强劲的内生动力发挥着强引擎作用。
       科技创新,不仅引领着临平经开区实现“弯道超车”,也是当下发展的强劲原动力,以此为锚,高质量发展正在跑出“加速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9月的黑龙江考察时指出,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作为科学技术在产业中的具象和现实体现,“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进一步明确了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构筑竞争优势的发展方向。
       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创新,这些年来,临平经开区先后打造了全省唯一的省级生物医药高新区和首个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建立了工信部服务型制造研究院、浙大装备制造研究院、浙大基础医院创新研究院等一批科研载体,形成了超45万平方米的“红丰创新带”产业空间等,为企业的科技创新培育沃土。近两年,经开区各类科技成果均呈现出同比70%的增速发展。仅2023年,经开区新增13家省级研发中心、8家省级企业研究院。
       壹引其纲,万目皆张。站在新起点,临平经开区发展路径已然明晰,一座“千亿级未来智造城”呼之欲出,正在成为杭州和浙江的工业经济重要增长极,争当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的攀登者、弄潮儿。

来源:每日商报 责编: 

关键字 : 杭州临平经开区,杭州产业园区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纠错】,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发布
热门文章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