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首页 > 热点访谈 > 浏览文章

AI,带来了什么?

2024-03-21
       (原标题:AI,带来了什么? 文:杜群智、姚留艺、一沫)
       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远超想象。ChatGPT、AIphaFold、Sora不断刷新我们的认知,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以假乱真的照片视频、给新闻主播放假“团年”的AI主播……一个由人工智能深度参与的世界,正向我们快步走来。
       有人说,AI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它的高效率为我们释放出时间,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进行时间支配。有人说,AI制造了焦虑和“内卷”,带来了一定的就业、网络安全、伦理道德的风险,也有人说,真人主播才是新闻的灵魂。
       红方:
       AI是未来,也是现在
       春节,我在迪拜参观了未来博物馆。刚刚听到博物馆名字叫“未来”博物馆的时候,不由怔愣了一下,作为爱好文字的人,总是喜欢顾名思义,未来博物馆怎么展览“未来”呀?
       走进展览馆前,工作人员问到场的参观者:“你准备好迎接2035年的生活了吗?”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笑着说:“YES”。而真正走进2035年的生活时,强大的科技感还是让我震惊了,人形机器人已经能够模仿人类的情感表情,城市管理已经离不开AI运算,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随时见到AI的身影。
       总是以为先进的科技距离自己还很远,其实并不是这样。走出博物馆的刹那,我在想,AI不仅是未来,其实也是现在。AI并不只是博物馆展览的高科技,也包括走进我生活中的智能家电和已经安装在手机上的应用软件。我已经在享受AI给予我的便利生活了:“小爱同学,请帮我定一个明天早上六点钟的闹钟”“Hi,Siri,打电话给妈妈”“你好,小德,更改路线”“小爱同学,今天天气怎么样?”“小优小优,帮我把温度调低一度”……甚至当我打开音箱,只需要说一声“播放音乐”,便可以听到自己喜欢的音乐旋律。
       各种智能机器人已然进入千家万户,面向未来的AI,正在悄然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美好。而AI的强大,并不仅仅只是成为我们生活的助手。
       迪拜回国,我报名参加了一项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班,在这场培训中,我开始见识了AI强大的另一面。培训老师让文心一言利用设定的语言情境画画,“夕阳时,一个古人骑在马上,旁边都是竹林,远处要有一座小茅屋”,十秒左右,画作便完成了。我们看着屏幕上呈现出来的画作,不由得惊叹AI的强大,顷刻之间,便能够完成绘画师几天、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工作量。
       见识了AI强大的绘画能力,作为喜爱文字的我,特别想知道,AI写出来的诗文什么样?于是我让AI用“王子轩”写一首姓名藏头诗:“王家有子气轩昂,子夜书声入梦长。轩冕不须夸富贵,清风明月自留香。”这首诗不到十秒便呈现在我的眼前,就算写作质量略显平庸,而AI的写作速度,人类确实难以超越。我开始尝试让AI修改学生“惨不忍睹”的作文,借助AI的修改润色,竟然也可以“点石成金”。
       2018年,OpenAI发布第一款GPT模型,经过几年的发展,开放式的AI已经成长为接近人类能力的水平,并且还在不断进化。不需未来,AI已经进入了我的生活场景和工作场景中,人们已然能享受到AI带来的生活便捷和工作上的高效。对于未来,我想我们应该抱有一种更加积极的态度,未来博物馆的未来,可能只是我们的明天而已。
       AI焦虑?大可不必!
       如果让我画最能代表当下时代的符号,我可能会画一个小小的搜索框。回忆生活的种种细节,不难发现我们已经习惯事事问百度,“龙行龘龘怎么念?”“去图灵小镇怎么走?”搜索引擎简单快捷的性质让它不论在哪个平台网站,都注定是使用率最高,也是数字时代最核心的必需品。
       但在2022年年末,新型聊天机器人ChatGPT的推出和火爆出圈刷新了国内外对AI人工智能、生产工具革新进度的认知。ChatGPT相较于搜索引擎的客观呈现已有数据,更接近大脑运作方式,能基于数据库生成原创内容,满足更精准复杂的需求,真正做到了有效问答和满足部分情感需求,提高全行业生产的输入产出效率。甚至可以与原有搜索引擎相结合,降低普通人获取未知领域知识的门槛,不需要知道专门的渠道或取得特定身份认可,只要与AI产生对话,就可以轻松获得想知道的一切。待AI成熟应用,旧的效率模式将被颠覆,业内人士称之为“第四次工业革命”。
       一个月前,《杭州新闻联播》启用AI数字人代替人工播报,开了“联播”的先河,这也是我国首次全程采用AI主持新闻。也许有人在想了,连新闻主播都用AI了,还有什么行业的人工是不能被取代的?换个角度想,在春节这个档口,用AI代替真人主播工作,既降低了错误率,也能让主播安心回家过年与家人团聚,不失为一个颇具人情味儿的做法。那么,AI主播真的可以完全替代真人吗?央视龙年春晚的收视率或许是最好的答案,有灵魂的主持还得是真人。
       面对ChatGPT生产工具的不断升级,许多人都会产生失业焦虑,面对新兴可能威胁到自身的事物,人的本能会否定并极力找寻其弱点缺点,但生产工具毕竟只是工具,是通向未来的手段和捷径,怎么走更需要人的努力。ChatGPT的进步对于人类本身来说是必然的发展导向,也是必然规律,如何在规律中找到自身价值,如何利用工具更好地高质量生产才是当下的重要课题。
       我们要承认新的生产工具会替代一部分“收集、总结、翻译”的机械数据工作,但也不必太担心当前技术会撼动全行业的根基。一方面,新生产工具本身就催生了新的产业链,产生更多的用工需求,包括人工数据勘误,芯片研发等。另一方面,新生产工具更是正在倒逼生产力进一步升级。由于新生产方式的高效益正在逐渐兑现,大多数人都在积极学习利用新的生产工具,因为人们意识到只有提高自身理解力学习力,才能更好地驾驭新工具,增强竞争力。网络上也已经出现了很多教人们如何利用ChatGPT学习的视频,比如学英语,由于ChatGPT是基于英语语料库训练起来的,本身对于语法的掌握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权威性,因此可以借助插件让它来当我们的英语老师,纠正语法使用和托福口语训练等。再比如科研课题方向的挖掘,基于强大的文献数据库,我们可以用连续指令,让它逐渐挖掘出有科研价值的研究方向等等。
       距互联网诞生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如同网友调侃“手机已经成为人类的新型器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模式早已和信息网络共用一条神经。有网友总结“人类不会被AI打败,只会被掌握AI的人打败”,在未知领域的每一步,都要我们发扬钉钉子精神自主探索,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如果此后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带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迈向更远的信息时代。
       蓝方:
       攥紧AI运用的钥匙
       今年春节,朋友圈都在为Sora震惊。不,应该说,全世界都被爆火的Sora震撼了。这是一款OpenAI新推出的文生视频模型,只需要使用者给出一段语言描述,就可以生成一段高质量的视频。举些例子,海洋生物在海面上骑自行车,一个人坐在云上看书,网红祖母在托斯卡纳厨房教做菜,未来火星上的无人机比赛等等,效果十分逼真。
       AI的不断迭代升级,好比是一场机器与人的较量角逐。比赛的确开始了。但开始比赛的,绝不只是文生视频。过去的2023年是“AI元年”,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凭借强大的算力和精致的算法,将各种文字、图像、视频等信息内容重新编辑、加工、设计,给内容生产与人机交互带来意义深远的正面影响。
       当前,强大的AI已经可以轻松地写文案、写论文、写作业、写代码、写教案、画图、检索资料、模型建立……其在影视制作、广告营销、电子商务、社交娱乐、科技医药、城市服务、艺术创造等领域和场景中的应用,可谓俯拾皆是。
       不可否认,AI技术像一场硕大的“风暴”,正在全面“入侵”并变革着我们眼下的生活。
       在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里,刘德华扮演的科学家图恒宇,为死于车祸的女儿丫丫编织了数字生命,将她的“寿命”从两分钟变成了一生。在真实生活中,借助AI新技术,换脸、换装、变声等曾经只在科幻电影中出现的桥段,已然照进了现实。
       AI换脸、AI绘画、AI歌手,也以各种有趣的形式出现在了我们的生活中。曾有由网友技术合成的“AI孙燕姿”翻唱多首歌曲,斩获超百万点击量,其人气之高连孙燕姿本人都“自愧”无法超越;现有著名音乐人包小柏使用AI技术“复活”自己已故的女儿以寄托思念……和AI相关的例子数不胜数。
       因常与文字打交道,我时常思考有哪些是AI所无法全面代替的。的确,有不少价值是AI所不能替代的,比如思考性、好奇心、共情力、情绪价值等等。
       即便是,基于人类的思维及创造力开发的AI,在各种领域展现出了强大且惊人的能力,但它始终无法取代人类真正有深度的思考,无法产生对事物和事件的共情能力,甚至会削弱人类对于新事物的好奇,也无法和人朴素的情感产生紧密的联结,从而拿捏人复杂的心理,体验丰富的情感,更无法为人们提供有用、有效的情绪价值,更无法理解他人深层的心理需求和真实感受。
       以上这些都是AI实际存在的诸多弊端。AI没有自己的意识和目的,只能让我们在先进技术手段的帮助下,更快、更好、更高效地实现我们的部分目标。换言之,它的出现,只是为我们提供了更大的机会和可能去不断探索和创新,而并不能被它所限制或取代。
       纵观当前AI的发展,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需要运用人类独有的智慧,去让AI成为我们了解这世界和发现新事物的“伙伴”,而非“劲敌”。
       神话故事里,神为了惩罚人类赐予了“潘多拉魔盒”。当潘多拉打开魔盒,便释放出了人世间的所有邪恶和欲望——至此,贪婪、虚伪、诽谤、嫉妒、痛苦笼罩着人类。
       诚然,当AI人工智能以领先技术的面貌横空出世时,从ChatGPT到Sora,环顾生活日常,不少领域对AI技术的过度使用,会让你忽然意识到,AI可能已经从“意识层面”打开了人类的“潘多拉魔盒”。
       作用的另一面,是AI的“副作用”。在给大众不断制造惊喜的同时,AI也在暗中埋下不少“隐雷”。它如同一把“双刃剑”,架在了人类未来发展命运的“咽喉”上。
       试想,当AI的“潘多拉魔盒”被悄然打开,一边是被按下发展加速键的AI,另一边是AI对道德伦理的挑战等棘手问题。
       在面对这些无法避开的问题时,人类深层次的哲学思考被AI技术新手段所更迭,当人们长久地丧失这种思考力的时候,该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
       反观我们的日常生活,真实而又不完美。尽管它比AI“慢”,没什么效率也时而懒散,还总是不够精巧,但是它有至关重要的“人味”,这是AI如何模仿都还是会缺失的核心所在。
       改变世界的人工智能,究竟未来会带领我们人类走向何方?
       以用AI“复活”生命为例,如卡尔·马克思所言:“人的解放,首先是从他的幻想中解放出来。”有观点指出,我们需要从AI“复活”的幻想中解放出来,以更加审慎和负责任的态度面对自然的生命和死亡的议题。
       否则,人类特有的好奇心、创造力、同理心,也将会随着我们对AI技术的逐步依赖,随着时间的洪流和科技的进步而逐渐被泯灭。不难想象,这背后,注定是一场人类与技术的长期博弈。
       所以,该如何正确“解码”可能存在的“潘多拉效应”,在不远的未来避免上述灾难的发生?笔者认为,只有把AI适时地关进“盒子”里,确保技术手段始终“向善”,寻得人机“共处”之道,才是人类当下最值得去用力关心和认真思考的,简单来说即我们应当要合理运用好AI技术的钥匙,并牢牢地攥在自己的手中,或许才是这道看似“难解之题”的答案。

来源:萧山日报 责编: 

关键字 : AI人工智能,互联网科技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纠错】,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发布
热门文章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