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首页 > 党建动态 > 浏览文章

以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2024-04-08
       (原标题:以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赵纪钢)
       山东省临沂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探索实施乡村振兴“星火工程”,把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嵌入农村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全过程,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结构合理、素质过硬、作用突出的农村党员队伍,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临沂好例”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启动乡村振兴“薪火计划”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是党的活力的源泉,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力军”。近年来,临沂市围绕乡村振兴需求和事业长远发展,聚焦农村党员队伍来源匮乏、年龄结构老化、活力不足等问题,坚持目标导向、系统观念、精准思维,持续优化结构、拓宽来源、完善程序,全面提升农村发展党员质量,着力锻造一支讲政治、能担当、本领强、活力足的农村党员队伍,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围绕“发展什么样的党员”,坚持需求导向、系统谋划。在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每个村的村情不同、任务不一、需求各异,这就需要加强发展党员工作的科学谋划和精准研判。坚持“先调研后决策、不调研不决策”,围绕“发展什么样的党员”,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市县镇三级成立调研组,以乡镇为主体开展农村“支部到”专题调研,逐一分析班子建设、集体增收、党员结构和作用发挥等情况,形成全市推动乡村振兴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分析报告,科学制定发展农村党员3年规划和年度计划,着眼村庄发展需求,因村施策,明确致富型、服务型、活力型等3类重点培养对象。
       围绕“从哪里发展党员”,坚持五湖四海、拓宽来源。抓好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必须源源不断把各方面先进分子特别是优秀青年吸收进来,保持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针对农村在家青年人才流动性强、数量不足的问题,放眼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个行业,拓宽发展对象覆盖面,不断扩大党员队伍“蓄水池”。实施发展党员计划单列,2023年以来,在致富能手、外出务工人员、劳务派遣人员中发展党员1512名,壮大乡村致富力量;在返乡大学生、青年新农人中发展党员1433名,有效提升乡村活力;在基层网格员、“胡同长”等群体中发展党员265名,不断提高治理水平。
       围绕“怎样发展党员”,坚持“三位一体”、优中选优。发展党员,质量是生命线。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探索入党积极分子工作实绩、群众评价、支部推荐“三位一体”工作机制,通过多维度评价、立体式画像,严把党员入口,做到优中选优。全程写实“记准”工作实绩,定期通报公示入党积极分子日常表现,变“平时看不见”为“由事看表现”;量化排序“摸准”群众评价,组织党员和村民代表谈话、评议,对入党积极分子优秀度、成熟度进行排序,变“推荐凭感觉”为“考察排位次”;酝酿沟通“把准”推优关口,党支部委员会集体研究、署名推荐发展对象,乡镇党委综合各方面情况统筹考量确定发展对象,变“支部说了算”为“党委来把关”。2年来,全市新发展35岁以下农村党员比例提高15个百分点,大专以上学历占比提高18.3%,涉及发展党员信访下降58.3%,实现了学历、年龄、信访“一升两降”。
       实施农村党员“赋能工程”
       农村党员的思想、能力和素养,对乡村振兴的质量有重要影响。针对部分农村党员在推进乡村振兴中认识不深、参与不够、能力不强等问题,临沂市实施农村党员“赋能工程”,着眼锻造农村党员与乡村振兴任务相匹配的能力,坚持思想引领与能力提升同抓、广泛动员与骨干带动并重,精心组织开展教育培训,创新形式、精准施教、常态长效,全面提升农村党员思想动能、发展技能和服务效能,不断增强乡村振兴驱动力。
       思想教育聚共识。思想政治引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政治保障、精神动力。新形势下,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坚持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指导实践。创新开展“讲故事、学理论”,围绕乡村振兴主题,系统开展“学习党的二十大 农村党员在行动”“乡村振兴头雁行”等活动2.4万场次,教育党员95万人次,汇聚形成推动乡村振兴的思想共识。
       分类培训提能力。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组织、产业、文化等各方面,对党员能力提出较高要求。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依托各级党校和党员教育中心,重点围绕基层党建、乡村治理、产业振兴等主题,分层分类开展专题培训,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同时,组织党员到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等开展现场教学。2023年以来,已举办县级集训班、镇级实训班283期,累计培训3.7万人次,辐射带动40万户农民发展种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等致富项目。
       学历教育强素质。着眼为乡村振兴培养一批“不走的大学生”,临沂市把学历教育作为培养乡村振兴引领型人才的有效抓手。自2015年以来,每年开展一次学历教育,每两年一个学制,紧扣乡村振兴工作实际,常态化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开办村集体增收、直播电商等小班额、精准化示范培训班,全方位提升党员理论素养和实操水平。截至目前,已累计招收农村党员3435人。学员普遍表示,“上了大学能力就是强”。实施沂蒙乡村“百优学员领飞工程”,优选100名村党组织书记,通过结对帮扶、重点扶持、专题培训等,培树了一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力的“领军式”头雁。
       开展乡村振兴“先锋行动”
       乡村振兴任务繁重而艰巨,需要农村党员各展其能、各尽其才,攥指成拳、形成合力。为有效解决部分党员作用发挥不充分的问题,临沂市探索开展乡村振兴“先锋行动”,根据不同类型党员优势特长,分类搭建作用发挥平台,强化正面激励和负面约束,组织党员为家乡振兴“献良策、解难题、建新功”,营造人人都有建设责任、人人都是中坚力量、人人都要发挥作用的浓厚氛围,不断增强党员推进乡村振兴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汇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
       在家党员“乡村振兴看表现”。农村在家党员基数最大,推动作用最直接,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立足乡村实际,搭建党支部领办志愿服务队、先锋护学岗等载体,开展“有困难找党员”“我为群众办一件实事”等活动。建立“乡村振兴看表现”机制,把党员服务乡村振兴的实绩在公开栏公示,让表现好的上红榜、不作为的上黄榜,教育引导党员对照“红黄榜”照镜子、找差距,比表现、促振兴,争做“红榜”党员蔚然成风。2023年以来,全市记录党员乡村振兴实事2.8万余件,志愿服务活动53.2万余次,发布“红榜”党员1.65万人,约谈“黄榜”党员760人。
       流动党员“家乡振兴作贡献”。临沂流动党员主要集聚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思维相对比较活跃,了解掌握更多的政策信息、资金资源、人才项目,是家乡发展强有力的“助推器”。为充分发挥流动党员的优势,注重加强政治引领和政策扶持,积极引导他们情系家乡、助推发展。先后聘请56名优秀流动党员担任“沂蒙乡村振兴顾问”,为家乡振兴出谋划策,争做沂蒙乡村振兴“谏言人”。实施“归雁”工程、优秀流动党员回引行动,组织驻外流动党委积极提报回乡创业能人线索,当好乡村振兴“经纪人”。鼓励流动党员回乡创业,带动先进生产要素集聚乡村,成为乡村振兴“合伙人”。2023年,全市915名流动党员回乡创业任职,创建致富项目4700余个,提供产业发展、技术推广等信息5.6万余条。
       党代表“乡村振兴我领先”。党代表具有先进性和广泛代表性,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为推动党代表作用发挥精准化、最大化,综合地域、行业、特长等因素,分类组建党代表活动组,以“组团”方式汇聚合力、解决难题。市县成立农业行业系统党代表活动组,2055名党代表调研乡村振兴,提案提议756项,帮助基层招引、牵线、协调产业项目567个。乡镇成立党代表活动组,覆盖产业、人才、文旅、生态、农技等多个领域,提供政策、技术、资金等方面扶持4376次,将党代表的社会价值和资源价值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发展合力。
       (作者系山东省临沂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

来源:学习时报 责编: 

关键字 : 二十大精神,星火工程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纠错】,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发布
热门文章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