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掀起“非遗热”
2021-09-15
(原标题:大学生社会实践掀起“非遗热” 记者:陈家源 通讯员:陈利生)
继凤凰单丛茶之后,“潮州手拉朱泥壶”于近日正式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为潮州市第二个申报成功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近年来,在新生代力量的推动下,潮州手拉朱泥壶焕发出崭新生机,不仅产品迭代创新,这项非遗技艺更频成“网红”。
记者近日在潮州市裕德堂壶艺研究所采访获悉,在刚刚过去的暑假,就有来自中山大学、广东财经大学等5所高校的大学生到此进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和课题调研活动,高校大学生中正掀起一股“非遗热”。
与高校进行长期教学合作
走进潮州市裕德堂壶艺研究所体验室,“潮州市科普教育基地”“潮州市委党校现场教学点”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现广州新华学院)三下乡实践基地”等牌子便映入眼帘。
“今年暑假裕德堂特别热闹,来自中山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韩山师范学院和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这5所高校的大学生,来到裕德堂壶艺研究所进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和课题调研活动。”潮州市工艺美术大师、裕德堂壶艺研究所副所长张泽锋告诉记者,“近年来,我们坚持‘校企合作’,定期走进大学课堂,积极配合院校的第二课堂教学,指导高校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尝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等多所院校的认可,并签署了长期合作教学的协议。”
张泽锋告诉记者,今年8月6日,中山大学学生来到裕德堂壶艺研究所时,便对非遗传承文化和潮州手拉壶技艺表达出了浓厚的兴趣。在陶艺老师的讲解下,大家纷纷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陶艺作品,对手拉壶文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而在得知裕德堂壶艺研究所的学员老师大多为90后,参与“三下乡”活动的大学生们纷纷表示很惊讶,这打破了他们对手艺传承的传统印象。
实际上,随着潮州手拉壶的宣传与推广,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来传承这门手艺。而将高校人才培养嵌入传统技艺的传承坐标,也只是新生代力量推动文化传承的其中一环。
在招揽年轻学员的同时,张泽锋还打破了“壶艺技术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祖训,向所有对手拉壶感兴趣且乐于学习的人敞开大门,广收学徒,传授壶艺。近三年来,裕德堂共招收壶艺学徒数十名,来自贵州的陈澄就是其中之一。
“我原本就学美术设计的,因缘际会得知这里免费收学徒,我特意从贵州来学艺,在这已经待了快一年了,越学却越难,深感这门手艺的魅力和精妙。”体验室中,陈澄正在埋头修胚,手法熟练有序。她告诉记者,在创作过程中,她也会将贵州侗寨建筑等文化元素与潮州手拉朱泥壶做一些融合创新。近几年来,贵州茶文化逐渐兴起,待学成之后她还将把潮州手拉壶技艺带回贵州,让潮州茶文化与贵州茶文化的精华相互促进,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精华。
随着手拉壶艺术人才培养的推进,张泽锋还适时组织培训班学员参加深圳文博会、市区广济桥、牌坊街等景区现场表演手拉壶。另一方面,张泽锋也招揽刻绘、摄影、宣传等多个运维环节人才,从产品研发到宣传推广等多个环节进行创新。
通过视频直播进行推广
如今每到晚上8点,张泽锋和他的团队就会通过视频直播的形式,将潮州手拉壶介绍并推广到全国各地。此外,他和团队还通过拍摄小视频、创新公众号等形式,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并喜欢上潮州手拉壶。
在张泽锋不遗余力地推动下,裕德堂研究所在不知不觉间成了网络社交平台上的“网红”打卡地,据介绍,至今前来免费体验手拉壶制作的市民游客已有500人次。在体验室的壁柜上,也留下了许多外地游客和市民前来体验的创作作品,一个个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器具整齐摆放着,正是手拉朱泥壶这张文化名片不断传承、走出潮州的生动缩影。
“潮州手拉朱泥壶工艺的传承之困在于人才的断层,要得到进一步发展,我们需要招揽具有美术知识的专业和高学历人才,从整个产业链条上进行创新,才能为这项古老技艺带来更多活力和创造力。”张泽锋说。
来源:广州日报 责编: